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4的文章

百家爭鳴的黃金年代之捌:三倍速的女武神 [1/144; Armory Models; North American XB-70 Valkyrie]

圖片
啟動日期:2024-JAN-01  完工日期:2024-JUN-23    拜工作暴忙及套件難搞之賜,這架又花了超~~久~~的時間。 XB-70是我覺得線條最優美的飛機,小時候第一次在書中看到她就深深被吸引。翼端下折地乘波飛行,這應該是外星人的太空船吧!我是這樣想著。不只是兒時的我感到震驚,當年蘇聯第一次得知這架飛機的存在時也嚇了好大一跳,趕緊做出一架米格-25來對抗,而這架米格-25回頭再嚇了西方世界好大一跳,這是後來的故事了。 冷戰初期還沒有洲際彈道飛彈,要進行核威懾美蘇雙方都必需到對方的領土丟原子彈,也就是開著長程轟炸機前往。二戰末期長程轟炸機己有雛型,B-29飛至日本領空投了二顆原子彈。當時轟炸機又大又慢,得要有戰鬥機保護才行,但戰鬥機體型小、載油量少,往往伴隨到目的地也差不多沒油了,轟炸機總是處在自求多福的狀態。而被攻擊的一方有地利優勢,可操作能快速升空的攔截機,基本上轟炸機就是個巨大標靶,轟炸機飛行員是風險很高的行業。 這種模式在二戰後維持了一陣子,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慢慢地演化。首先是能長程跨洲際飛行的轟炸機出現(B-36),接著是噴射引擎讓轟炸機速度變快 (B-47) ,再來大型化的噴射轟炸機出現(長壽的B-52),然後是倍音速的時代- 二馬赫的B-58。 小說有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當時的想法是飛得越高、越快,轟炸機的生存機率越高,最好是高射砲打不到、戰鬥機追不上的境界。專家們掐指一算,三馬赫!如果能在70,000呎高空中飛到三馬赫基本上就吃了無敵星星,高枕無憂,同樣三馬赫的黑鳥偵察機系列(A-12, SR-71, YF-12)也是同時代相同概念的產品。 於是乎本文的主角就開始計劃展開,當時已存在的B-58算是一架中型轟炸機,論酬載、航程、速度都不夠,新設計變成一架大型轟炸機,用來取代低速的B-52。她被命名為B-70 Valkyrie,Valkyrie瓦爾基麗是北歐神話中的女武神,依照維基的說法,女武神的人數各種傳說的說法不一,最多是十六個,最少是三個,但一般則說是九人,有興趣可以去維基查一下。 追求速度的道路上,人類遇上了不少困難。當噴射引擎被發明,飛行速度立即到達時速九百公里,這時人類發現速度很難再加上去,因為在突破音速時遇上了「音障」。在貝爾X-1火箭試驗機首先突破音障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