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嚕嚕第三彈-1/144 U-2R (Dragon) - 兼低氣味模型漆噴塗加測
一直很想有一架有著長長機翼帥氣的U-2,但1/72翼展太大沒地方放,1/144還可以,所以老早就在壁掛式停機坪留好主角的位置。九月下旬中秋連假開工。後來發現剛好最近有一部黑貓中隊的記錄片上映,真是巧。而國內的AFV似乎要出1/48的版本(哇塞!翼展有62cm,我可沒辦法收),我想之後應該會有不少模友的精緻作品出現。 小學四年級時,因為熱愛飛機,心中默默給自己訂定志向:我大學要唸成大航太系!充滿熱情的我,對這架一看就知道很會飛的飛機很有興趣,從雜誌、書本上有限的資訊,用圖畫紙仿製了一架,外型大概有70%像,翼展大概超過1公尺吧。結果紙片捲起的空心機身結構強度不足,飛行測試的效果不好,而且兩三次就壞掉了,顯示U-2真的不容易啊。至於小學訂定的志向,後來國、高中感受到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發現同樣是真的不容易啊。 U-2這架飛機,一看就很會飛的樣子,細細長長的機翼(專業說法叫高展弦比)像信天翁一樣,結果太會飛反而有降不下來的困擾。U-2要降落時,跑道上還要有U-2的飛行員坐在高性能跑車裡追著飛機跑,一邊以無線電通報降落中U-2的相關姿態來協助降落。 為什麼要這麼會飛?是為了對應超高空稀薄的空氣!U-2飛行的高度已可以看見地球的弧線,快到太空去了,在這個高度沒有什麼空氣可以提供升力和引擎的推力,巨大的機翼也只是剛好而已,也因為這些條件,敵方的戰機無法抵達這個高度對U-2進行攻擊,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到家裡狂拍照,卻沒辦法扁他。雖說有了巨大機翼,但在高空稀薄空氣和零下70度的低溫下,引擎、液壓、相機等系統也全產生問題待解決。在那個年代,為了軍事的需求,在飛機還沒有被完整驗證的狀況下就要出任務,當時的飛行員真的是拿命來賭。1990年代,當知道台灣也曾經存在過這架飛機時真的好驚訝啊!在桃園的35中隊-黑貓中隊,在1959-1974年間進行了約220次的任務,對中國大陸的偵照時被擊落5架飛機,飛行員3員犠牲,2員被俘;一架在執行任務中在海上損失,飛行員犠牲;另外有7架飛機在訓練中損失,6名飛行員犠牲。感覺因為飛機技術未成熟而失去生命的飛行員比出任務而犠牲的人還多。高空飛行的U-2有個很小的速度上下區間限制,之前看過一個比方,想像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100km/h,要保持95~105km/h之間連續開六~八小時不容易吧?而且太快太慢不是被拍照或被逼車而已,而...